2025年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全线下跌: 一场理性选择引发的教育变
曾经大家都觉得医学专业那可是妥妥的“金饭碗”,可到了2025年高考录取的时候,这医学专业却一下子不那么火了,降温降得厉害。
从清华、浙大这样的名校,到地方上的医科院校,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和排名普遍都降了。这事儿可引起了社会上好多人的注意,大家都开始琢磨这是咋回事。

从一些实际数据能明显看出医学专业的热度降了不少。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(5 + 3一体化)专业,今年录取分数线是682分,比去年降了9分,排名下降了300多名。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招生计划都减少了,可投档分数还是从708分降到了694分,排名从59名一下子滑到了256名。就连温州医科大学最吃香的眼视光医学专业,分数也比去年降了8分,排名下降了1308位。
这可不是只有浙江是这样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录取排名从247名降到了307名;华中科技大学同专业从704名降到了1056名。广东的情况更夸张,中山大学医学类专业录取排名从2022年的4778名跌到了8536名,差不多降了一半。普通医学院校降得就更狠了,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排名下降超过2万位。
上面说的只是拿某个省的数据举个例子,实际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本省医学院校,2025年在省内招生的录取分数都降了,但也不像网上传的降得那么夸张,分数一下子大幅下降的医学院校只是个别情况。

为啥医学专业突然就“退烧”了呢?一方面,考生和家长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看法越来越理性了。大家都知道医学专业学习时间长,培养成本也高。像5 + 3一体化、八年制这些长学制专业,分数虽然也降了点,但降得不多,这说明好的医学教育资源还是挺有吸引力的。不过普通医学院校的临床本科专业,就有点“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”了。

另一方面,医疗行业的工作环境也影响了考生的选择。这些年医患关系有点紧张,医生工作特别累,规培制度也有不少争议,医生这个职业原本的那种神圣感慢慢没了。同时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这些新兴专业火起来了,分走了一些高分考生。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652分的投档线,就把传统医学专业的优势给冲没了。

还有高校扩招政策也加快了医学专业降温的速度。2025年好多地方的医学院校都扩大了招生规模,像广东医科大就多招了100人,这直接导致录取排名大幅下降。而且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、特殊培养模式(像广医大“5 + X”专业)的出现,也让普通批次的生源变少了。

那这医学专业遇冷,到底是一时的情况,还是以后都这样呢?这还得时间来证明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这说明现在的考生选专业的时候,更看重个人发展、职业前景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了。在没有足够兴趣加持下,或者没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,医学类专业很多的时候并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。当医生这个职业没那么吸引人的时候,考生自然就不选这个专业了。从长远来看,这种调整对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结构是有好处的。
